互聯網推動傳統(tǒng)行業(yè)數字化轉型迎契機
浙江在線:每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主題有所不同,從「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到「創(chuàng)新驅動造福人類」,再到今年「發(fā)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你是怎么理解這些不同主題傳遞出來的不同信號?
閔萬里:其實這個主線很清晰,從「互聯網+」的形式加法,到互聯網內容和技術的加法,逐漸加深。前面幾屆,可能大家談的是我們把互聯網這套技術,加上APP,讓更多老百姓辦事更加方便,比如說購物更方便,電子政務等等,這些都是把互聯網作為一個渠道,以形式的方式來服務傳統(tǒng)行業(yè)提升服務水平。
但是今天已經到了一個深水區(qū),把互聯網當做誕生的技術加到傳統(tǒng)行業(yè)當中去做創(chuàng)新,然后推動傳統(tǒng)行業(yè)做數字化轉型,包括企業(yè),包括政府,包括城市治理;ヂ摼W技術進入了傳統(tǒng)領域的深水區(qū),所以它會帶來更深層次的價值,而不是淺層次應用上的價值。
浙江在線:從你接觸到的實際情況來看,數字技術在中國的發(fā)展和應用給我們生活和經濟帶來了哪些變化,能不能舉一些例子?阿里云在其中又做了哪些努力?
閔萬里:對於老百姓直接的好處,比如你現在上班時點餐到的時間更快,因為背后有一套互聯網誕生的技術,讓整個派單系統(tǒng)和調度系統(tǒng)變得更加實時高效。推而廣之,從物流這個行業(yè)來說,我們的物流成本越來越低,為什么?因為配送效率和調度的效率越來越高,跑得冤枉路越少,所以對經濟是有直接的加分作用。
另外還有一點可能老百姓不感知,但其實在產業(yè)轉型這個層面更加明顯。以往我們在講智能制造時都會想到機器換人,但實際上有非常多的中國中小企業(yè)生產線是沒有辦法做到一夜之間進入到工業(yè)4.0的狀態(tài)做機器換人,那么他們怎么樣能夠享受到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好處。今天給了答案,就是用阿里云,阿里巴巴的實踐證明,我們可以把互聯網的技術和工業(yè)大腦結合,讓傳統(tǒng)的生產線也能夠享受到最新的管控技術和工藝參數調節(jié)的技術,從而提高它的良品率,而不需要改頭換面從零開始引進全新生產線才能做智能制造,這就回答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中國制造2025不僅僅是大企業(yè),資金雄厚的企業(yè)可以享受的福利,廣大資金不雄厚的中小企業(yè),也可以做,因為只要互聯網的技術通過云計算釋放的時候,它的門檻就低,小企業(yè)也可以享受到大技術。
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欣欣向榮
浙江在線:你此前在美國呆了很多年,美國現在的人工智能發(fā)展到了什么程度?與他們相比,我們目前的階段如何?
閔萬里:分兩個層面來講,人工智能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科學,科學和技術是分開而言的。在人工智能基礎性理論研究上,現在還是一個90年代的狀態(tài),因為今天我們所講到的所有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這些學術的東西在90年代就已經有了。那時候沒有流行,因為計算能力不夠。也就是工程技術達不到今天這個狀態(tài),今天突然一下火了不是因為科學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而是因為技術工程上的,就是云計算,大數據這些東西的計算技術上來了之后,一下子使得原來90年代理論可以在今天變成具像化、工程化、產品化,釋放到各個行業(yè)。
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國內人工智能產業(yè)這一塊,首先現在在技術應用上欣欣向榮。因為市場非常大,應用場景非常多,但是在人工智能基礎性理論研究上非常匱乏。今天我們見到中國發(fā)表的論文,很多都還是重覆說怎么樣在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框架里面進行工程的調優(yōu)。那么我們今天是在別人指定的道路上去重覆它的成功,所以我們需要突破性、基礎性的理論創(chuàng)新。而這一點,我想可能是決定了在另外一波技術革命時,我們是否能引領潮流的關鍵,目前我們是在跟隨潮流。
浙江在線:今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很多動作,先是國務院印發(fā)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而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那么你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面臨什么機遇和挑戰(zhàn)?
閔萬里:最大的挑戰(zhàn),千萬不要神化人工智能。當所有人都把這個作為“救世主”時,它無法承受這樣一種厚重的責任。任何一個技術要落地產生價值,必然會面臨著利舊,如何利用現有系統(tǒng)進行繼承性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而不是休克式的療法突然顛覆一切,重新再來。今天我們看到的情況就是從媒體到社會,到投資界,到工業(yè)界,產學研,都對人工智能表現了極大興趣。但這種極大的渴望背后就有可能帶來極度的失望,所以我想從業(yè)者更加保持一種清醒的頭腦,任何一個技術產生價值是一步一步來的,不是一夜之間就突然一下子找到了金礦一樣,所以道路很漫長,路漫漫其修遠兮。
第二,傳統(tǒng)產業(yè)對新技術的開放程度和包容程度需要加強。尤其是非常多的傳統(tǒng)制造業(yè)企業(yè),當大家都已經幾十年如一日在一個生產線上進行操作時,你突然告訴他,人工智能可以讓你做得更好,他們會很難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總覺得我是一個老師傅,很有經驗。一個互聯網的人過來說能夠做得比我好,經驗來自於哪里。但恰恰就是這樣一種思維定勢,可能讓他們錯失一波技術革命的浪潮。
我想諾基亞、黑莓手機都已經證明了這樣錯誤的代價是什么,今天我們對人工智能的威力,尤其傳統(tǒng)企業(yè)還質疑時,這可能是最危險的。從國家到各級政府層面,各種文件的作用更多是喚醒這些有遲疑,有質疑的傳統(tǒng)行業(yè)的人,以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擁抱人工智能。那我的判斷,第一,人工智能立刻能產生價值的地方就在城市治理,因為公共數據資源非常密集。第二,在傳統(tǒng)的制造業(yè),制造業(yè)也是數據極度密集的行業(yè),因為制造業(yè)的生產線有非常多的傳感器,傳感器的數據現在沒有用起來,都是存放著,出了事之后追查責任才用。今天如果我們嫁接人工智能的這些技術,是可以把這些數據的價值釋放,做到實時的來調控生產線,讓產品生產的良品率更高,讓能耗降低,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價值。
那么我們需要的是開放的態(tài)度,打開數據,接納這個技術,至少讓他嘗試,跨界的人有可能做出不一樣的事情。不一定說生產線上的老工人才能做技改,有可能是剛出茅廬的大學生有可能以一種新思維,新視角,做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技術改造,這方面有一些成功的實踐,新聞媒體上也有報道,我不贅述了。
浙江在線:在今年的云棲大會上你也有分享,談到了對數據、計算、人工智能的思考。你認為目前基於邏輯的理性智能,只是人工智能的一方面。你想象中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樣子?
閔萬里:我們今天研究的所有人工智能,包括大家經常聽到的人臉識別、視頻解析、語音合成、語音對話等等,都是單一功能的強化。而我們作為一個人,時時刻刻都是多種功能的協(xié)調和融合,人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智能體。所以我想往未來發(fā)展趨勢上來看,第一,我們怎么樣把這些單點人工智能進行有機的融合,協(xié)調。第二點更難,當一個系統(tǒng),一個社會當中充滿著很聰明的人時,你怎么樣以一種更加聰明智能的機制來協(xié)調這些,讓他們朝一個理性的方向去決策,對整個系統(tǒng)和社會運轉效率是最高的。舉個例子,我們道路上有出租車司機,有公交車司機,有電瓶車司機,還有私家車司機,每一個人都很聰明,高科技武器武裝到了牙齒。我們需要一種機制,當每個聰明個體都最大化利益訴求時,我們怎么樣讓他們能夠最終還是按照對系統(tǒng)效率最好的方式去行走。比如說如果他闖紅燈代價足夠大時,就再也沒有人闖紅燈了,其實這種機制形成,反饋形成是非常覆雜的多功能體系當中控制理論,這一點我想是未來人工智能需要再突破的。
就像我們把人的概念泛化,今天講的人工智能是單個人,怎么樣逼近單個人的功能。未來的人工智能一定是說,當有一群人,一百萬人,一億人在一個系統(tǒng)當中時,你怎么樣讓這個智能,還能實現對整個系統(tǒng)的智能最大化。
閔萬里:首先要點贊,給杭州政府和浙江政府。我覺得在現在這個時代,地球是扁平的,人才的流動其實是沒有國界的,尤其是有過一些比較好的工作經驗積累的人。怎么樣把他們吸引過來,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和一種積極配套,以服務者的姿態(tài),而不是以一種管理者的姿態(tài),我想政府這一點定位非常好。我的很多同事,包括我自己親身感受到杭州的各級政府,包括浙江省,從浙江省組織部一直到人才辦,真正做服務者的心態(tài)。
這種心態(tài)往往是決定了創(chuàng)業(yè)者,或者是回來工作的人是否成功的第一步。這一步沒有走好,很多人就會歸海了,又回到海外去了。這一步走好了,后面信心就會越來越堅定。杭州、浙江這幾年的崛起是有原因的,就是政府服務者心態(tài),根子在思想上。如果在全國范圍內來看,甚至全球范圍內來看,我覺得杭州未來發(fā)展,錢塘江這一片區(qū)域是不可限量。
今天看杭州的周邊,浙江的民營企業(yè)非常發(fā)達,江蘇的制造業(yè)非常發(fā)達,上海的金融業(yè)非常發(fā)達。這三個地方有一個共性,都是數據密集,產量又很大,價值密度非常高,所以這個時候嫁接上任何一個人工智能的技術,稍微用一下就有可能產生前所未有的價值。從這一點來講,機會是最好招財的籌碼,服務的態(tài)度是吸引人的一個眼光。但是這種價值是第一時間最大的磁鐵,人來了就不想走。
我招回來的同事,基本上大家沒有人走的。到目前為止,阿里云我所在的這個部門招回來上百個海歸,沒有一個歸海的,都留下來了。留下來原因,因為真正找到了可以把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的這種機會,以及資源,平臺,還有客戶的信任。這些在海外可能是很難拿到的一些資源,但是在這邊通過政府的幫助,阿里的平臺,阿里云的技術,那就很快可以落地。所以這是真正全球性創(chuàng)新的高地,高地一定能引人才,服務的態(tài)度一定能留住人才。
浙江在線: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fā)布了15項領先科技成果,阿里里的飛天也是其中之一。到目前為止,飛天有什么新進展?你對今年互聯網大會有什么期待?
閔萬里:從阿里云誕生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把操作系統(tǒng),云計算操作系統(tǒng)定義為「飛天」。它的含義很多,中國古代神話中「飛天奔月」,是對文明的一種向往。今天我們還是承載這個夢想,這個平臺的價值怎樣給真正的老百姓,消費者,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你可能看到了我們有一系列大腦產生,ET城市大腦、ET工業(yè)大腦,還有環(huán)境大腦,醫(yī)療大腦等等,這些都是架在飛天的底座上。你可以這樣理解,「飛天」有一點像運載火箭,運載火箭上發(fā)的衛(wèi)星就是這些大腦。這些大腦是干什么,有的是通信衛(wèi)星,有的是軍事衛(wèi)星,類似這樣的意思。
「飛天」作為一個底層的技術底座,再加上上面人工智能應用算法,就產生了城市大腦做救護車的案例。還有工業(yè)大腦,我們幫助恒逸石化、中策橡膠等公司提升良品率,這些都是把「飛天」的能力具像化,垂直化落地到行業(yè)當中的典范。
期待我只說一個,我期待看到更多的互聯網之外傳統(tǒng)行業(yè)的人來講講他們對互聯網的渴望。因為前面幾屆都是互聯網的人在那邊唱主角,顯然互聯網的技術一定不只是用於互聯網行業(yè),所以如果有更多非互聯網行業(yè)的人來參會,來發(fā)言,我覺得那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