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IC卡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曉楓昨日表示,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在本月16日高票通過中國移動支付技術標準,這一標準涵蓋支付應用、設備、應用基礎、安全等五大類35項標準,正在向相關行政機構報批,最快年底可正式對外發(fā)布,將在成都、寧波兩地率先開展移動支付技術標準的試點。
李曉楓是在上海出席一個論壇時作出上述表述的。他還針對出臺中國移動支付標準的背景、原則、思路、目標、技術體系、進展情況以及移動支付標準的熱點問題作出詳細闡釋。
央行在今年4月組織商業(yè)銀行、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行卡組織、移動通信運營商、移動終端廠商、卡商、芯片商、受理終端廠商、認證機構、檢測機構等產業(yè)鏈各方成立移動支付技術標準編制聯(lián)合工作組,正式啟動移動支付行業(yè)標準的編制工作。編制工作組由40多家單位的80余名專家組成。
確定13.56MHz標準
在談到外界關心的非接頻率標準時,李曉楓指出,13.56MHz技術適用于開放的聯(lián)網通用環(huán)境,國內廠商自主創(chuàng)新的2.4GHz可在封閉環(huán)境如城市公交或校園網內繼續(xù)試點應用,但金融行業(yè)標準以13.56MHz做為近場支付非接觸通信技術的基礎。
據(jù)了解,13.56MHz是國際上比較常用的標準,它的輻射范圍比較近,使用時要靠近POS機等終端設備。但缺點是這一技術方案需要換手機(目前也有機構在研究直接在卡上附上刷卡功能)、無法穿透金屬。2.4GHz輻射距離比較遠,七八米甚至到二十米左右都可以感應,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需要另換手機,只需要換張帶刷卡功能的SIM卡。
“金融行業(yè)必須使用開放的標準,要和國際接軌,2.4GHz目前在中國知識若干個企業(yè)私用的技術,并且?guī)准业募夹g之間還不可兼容,怎么能夠撐起移動支付這個龐大的產業(yè)?”李曉楓直言。
關于移動支付的另一個熱點問是未來中國的移動支付到底通過SD卡、SIM卡或NFC手機哪一種終端來實現(xiàn)。
“現(xiàn)在支付企業(yè)、銀行或者投資方都在押寶,誰也說不準未來的趨勢,于是就像撒胡椒面一樣,三種模式一一投資上馬。”某第三方支付公司負責人此前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對此,李曉楓昨日強調,經過上述40多家單位的工作小組的研究,將出臺的移動支付技術標準對上述三種終端形式都予以支持。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未來移動支付的終端由誰來發(fā)行,如果是SD卡模式可能會有銀行主導發(fā)行,SIM卡模式則是運營商主導,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一定是NFC全手機終端的模式,在以后,移動支付功能就和手機里的相機功能一樣,成為手機的一部分。”李曉楓表示,手機制造商只要找到認同度高的非金融機構合作,“差不多花兩個美元,把移動支付的芯片‘塞’進手機就可以實現(xiàn)了。”
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可參與移動支付
具體到更專業(yè)技術層面,李曉楓指出,此次編制的移動支付技術標準主要是明確以銀行賬戶、非金融機構賬戶為基礎的移動支付賬戶之間通過線上移動通信網絡以及線下POS等渠道進行資金轉移的技術標準,共有35項。
“在這之前,資金轉移都是在銀行之間發(fā)生,但目前已經有197家非金融機構獲得支付許可證,其中有32家拿到了移動支付牌照,因此未來移動支付的參與者主要是商業(yè)銀行和這32家拿到移動支付牌照的機構。”李曉楓說。
具體而言,此次出臺的中國移動支付技術標準將適用于參與移動支付業(yè)務的商業(yè)銀行、支付機構、卡組織等,同時適用于芯片、卡片、嵌入式軟件、客戶端軟件、SE應用、非接讀卡器、手機終端等產品的制造商和第三方服務提供商。
針對中國移動支付技術標準的目標和作用,李曉楓表示,首先必須實現(xiàn)移動支付和金融IC卡資源的整合,目前IC卡已經建成的500萬余臺POS機、40萬臺ATM機等受理環(huán)境資源須為移動支付所用;其二是要實現(xiàn)“聯(lián)網通用”,即線上和線下資金流動的互聯(lián)互通,目前的互聯(lián)網支付就無法實現(xiàn)這一點;其三是要引推動移動支付安全可信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其四是“應用國產密碼算法,實現(xiàn)與國際標準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