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呼入量的預測,是呼叫中心管理的一個重要步驟。比如,預測明天或者下周某個時刻將有多少呼入量。
一般來說,預測根據(jù)它的功能,可以分成三種,長期(long-term),中期(middle-term)和短期(short-term)。長期預測主要是預測長期的一個趨勢,用于制定長期的目標,比如像確定招聘人數(shù)和培訓時間;中期預測一般是以未來一周到一個月為預測時間,目的是做排班管理;短期預測一般是一半天為預測時長,主要是做短期的排班的更改,比如,上午很忙,這樣極有可能下午也會有很多通話量,這樣,中午的時候,管理者可以要求一些非全職員工來下午加班。
預測的方法有很多種,從簡單的線性回歸 到復雜的 ARIMA。一般來說,預測者會用所有歷史數(shù)據(jù)來進行預測。但是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使用所有歷史數(shù)據(jù)的預測并不準確。因為服務水平好(SL)的呼叫中心,收到的通話也會少一些。
舉個例子,有兩個呼叫中心 A 和 B,兩個每天都收到100通電話,A 中心員工夠多,B 中心員工不夠。這樣導致 A 根本沒有放棄的通話(abandonment), 而 B 卻有30通放棄的通話。 這30個客戶最終還是會呼叫回來。這樣導致在最后的數(shù)據(jù)中,A 中心收到100 通電話,而B 中心收到130 通,因為有30個客戶是重撥的。
如果我是預測者,看到數(shù)據(jù),我會以為 B 中心會更繁忙,但是實際上,剛開始的時候, A 和 B 的呼入量是一樣的,都是100 通。
所以在做預測時,要在數(shù)據(jù)中盡量去除那些重撥的客戶,這樣的數(shù)據(jù)才能體現(xiàn)“真正”的呼叫量。
當然,實際生活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來影響預測的準確度,比如上面的例子,30個客戶中到底是不是所有的都重撥了,還是只有部分選擇重撥,所以很有必要通過數(shù)據(jù)來計算重撥率;另外,客戶不僅在未接通時重撥,在通話之后也有一部分客戶會重撥。這些因素,在這里我們就先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