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CA模式就如同N-body同步機制,由存取點為N個站臺設定CBR輪詢排程。盡管典型的802.11系統(tǒng)無規(guī)律性,站臺還是盡可能地按排程同步。將這樣的配置描述為N-body系統(tǒng)是相當合理的,因為對輪詢排程上任一站的時序干擾,都會影響到其他N-1個站的時序。
當AP通過流量規(guī)格(TSPEC)接收到來自站臺的CBR要求時,HCCA機制便發(fā)揮作用,然后AP與該站進行CBR排程的通信。一旦AP接受站臺作為輪詢的用戶,此站臺通常會進入睡眠狀態(tài),直到來自AP預期的下行輪詢或輪詢加VoIP訊框抵達為止(圖一)。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架構于OFDM的802.11a/g為9μs,802.11b則會更久),站臺以上行VoIP資料(或QoS-NULL)訊框回應。若站臺發(fā)送上行資料,AP就以ACK回應。
要知道此機制的耗電效率,讓我們先考慮站臺需保持喚醒狀態(tài)的時間比例。HCCA機制如需正確運作,在AP的下行輪詢前,站臺必須從睡眠模式中喚醒。根據(jù)硬件設計而定,喚醒的程序約需0.1到1.0微秒。然后站臺必須等到下行輪詢抵達,而輪詢可能在站臺預期的抵達時間到時仍未抵達。不同的原因如干擾、通道上長持續(xù)時間的訊框、AP中內部排程沖突(輪詢其他站臺)、更高優(yōu)先順序的操作(AP必須傳輸一Beacon)、前一訊框超出預期的交換時間或是AP與站臺之間的相對時脈偏移,均會造成延遲。不過一旦下行輪詢抵達,排程就會變得可預測。根據(jù)所選的解碼器與PHY速率,上行/下行訊框交換應在不到1微秒的時間內發(fā)生。
CTI論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