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行業(yè)應用>>>移動     [相關廠商信息]

手機支付:懸而未決仍爭霸

2011/01/20

  一方面,盡早理清利益關系,才會促進手機支付的發(fā)展,未來手機支付的基礎業(yè)務是支付本身,增值業(yè)務則屬于信息服務業(yè)范疇;另一方面,終端的配合則會反過來促進手機支付的提速。

  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到2011年,全球消費者使用手機支付的金額將達到220億美元。在手機支付較為發(fā)達的日本,手機支付用戶已接近5000萬,占全國手機用戶的50%。截止2009年年末,我國移動手機用戶已達到7.2億,參考日本市場手機支付用戶約50%的滲透率,則未來中國市場手機支付用戶數量可達到3.5億。以平均每筆交易金額200元為例,手機支付的業(yè)務可達到700億的市場規(guī)模。根據市場咨詢公司預測,今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guī)模將達30.1億元,至2013年將達到235.1億元手機支付的良好前景,也使之成為眾商家必爭之地。

  未來手機將集成公交卡、銀行卡和鑰匙等功能,支付部分日常生活服務,方便市民出行購物,這一技術在日本已經十分成熟。這將大大提高公眾的生活質量,使出行更加方便。手機支付的價值鏈包括了移動運營商、支付服務商(比如銀行,銀聯等)、應用提供商(公交、校園、公共事業(yè)等)、設備提供商(終端廠商,卡供應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統集成商、商家和終端用戶。

  雖然價值鏈各方都會從中受益,但是最大的受益方還是在電信業(yè)和金融業(yè)兩大集團中博弈。移動支付需要將運營商的話費賬戶和銀行賬戶兩個賬戶綁定在一起。銀行希望手機支付的賬戶為銀行賬戶;運營商希望通過話費賬戶來完成移動支付,銀行賬戶變成用來資金轉賬的附屬賬戶。

  運營商撥算盤

  2010年的手機支付市場風生水起,一方面,3月中國移動投資近400億元入股浦發(fā)銀行謀求加快發(fā)展手機支付業(yè)務,并以手機為載體推動B2C、C2C等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緊隨其后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兩大運營商也不甘示弱。雙方紛紛推出各種試探性的手機支付業(yè)務。在2010年歲末之時,中國移動又加緊推出了基于二維碼平臺的“萬家通”平臺。同時,2010年12月31日,中國聯通的手機支付業(yè)務也正式上線。的確,對于運營商來說,手機支付是塊大奶酪,誰都想搶先占據一塊,同時又擔心其他獵食者動了自己的奶酪。

  目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都已不約而同地加入到手機支付的梯隊,一方面要應對來自電信同行業(yè)的競爭者,另外還要防著來自金融業(yè)實力不俗的爭食者。

  中國聯通手機支付業(yè)務曾于2009年11月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四個城市試商用,而此次時隔一年在北京正式商用后,將根據運營狀況,適時向全國其他城市推廣。據了解,聯通的手機支付業(yè)務將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SIM+天線”的“辮子卡”,用戶無需更換手機,但需要更換新的SIM卡;另一種是定制手機方案,即天線集成在手機中,用戶需更換手機。此次在北京正式商用的業(yè)務采用了前一種方式,首批將上市2900張加裝了天線的SIM卡。從2009年12月31日起,用戶到北京聯通營業(yè)廳就可以辦理手機支付業(yè)務,用戶需預存200元。辦理該業(yè)務后,刷手機就可乘坐公交、地鐵以及在合作商戶中刷手機消費。此前,中國聯通在試點城市已開展的移動支付業(yè)務覆蓋了高校和公交系統,并“已積累了百萬級的用戶規(guī)模”。關于賬戶的安全性問題,中國聯通相關人員表示,手機支付賬戶與通信賬戶相互獨立,其中手機支付賬戶中的充值上限為1000元。

  不過,如果通過和中國移動的手機支付政策對比,會發(fā)現無論是中國聯通還是中國移動的手機支付都分別給用戶戴了一些鐐銬和限制。如北京移動除了面向新用戶之外,也為老用戶提供換卡業(yè)務。而北京聯通的支付業(yè)務暫只針對2G世界風、如意通標準卡新入網用戶,這也意味著目前聯通老用戶或新入網3G用戶還無法辦理。辦理成本方面,北京移動無論是新用戶還是老用戶,拿到一張新的RFID-SIM卡都需支付150元的卡費;北京聯通從2010年12月31日開始,辦理聯通“手機一卡通”的用戶預存或充值200元話費可獲贈價值110元的手機一卡通產品包,內含SIMPASS天線卡一張和10元公交費。營業(yè)網點方面,北京移動可辦理支付業(yè)務的營業(yè)廳網點較少,只有國貿、西壩河、三元橋等幾個較大的主營業(yè)廳;而北京聯通16家旗艦店已開始接受支付業(yè)務辦理,用戶可攜帶身份證前往。刷卡場所方面,支持移動RFID-SIM卡的POS終端還比較少,好利來、迪亞天天、物美等是移動的簽約商戶;北京聯通手機支付在北京地鐵、公交車上使用沒有任何障礙,沃爾瑪、京客隆、快客大部分也設立了支持一卡通刷卡的收銀臺。

  不過,隨著手機支付市場需求日益增加,市場競爭格局也變得日趨復雜,這些對于運營商而言都是不利的因素,因為運營商本身并無金融業(yè)務牌照,因此發(fā)展手機支付業(yè)務面臨著很多約束條件。如一方面是以銀聯為代表的國家隊堵截,另一方面則受到不斷壯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挑戰(zhàn)。有業(yè)內人士分析,在這種形勢下,運營商或許應該找準在手機支付領域的定位,以小額支付為引爆點,培育用戶的手機支付使用習慣,進而打造自有手機支付平臺。

  銀聯氣勢兇

  近日有消息傳出,銀聯推出了一種“貼膜”業(yè)務。這個膜不僅可以貼在SIM卡上,也可以貼在SD卡,用于數碼相機、PDA、多媒體播放器上。這些支付卡,是銀聯獨立建立起的一套近場支付系統,不需要通過運營商去發(fā)卡,也不需要運營商管理。于是,運營商在手機支付領域被邊緣化的危機逐步增大。據了解,這項業(yè)務已在上海等城市試點。

  同時,去年關于中國移動失守手機支付的消息也觸動了業(yè)界的神經,原因在于中國移動在手機支付上的若即若離,患得患失。據了解,中國移動對于手機支付的變化起始于2010年的三四月,逐漸減少了相關產品的推出和技術改造。2010年6月底時,中國移動加入了銀聯為首的手機支付產業(yè)聯盟。這被業(yè)界普遍視為中移動棄守2.4GHz支付標準,轉投銀聯13.56MHz支付標準的信號。

  業(yè)內人士分析,中移動支付策略的轉變很糾結,一方面,如果不進行轉變,就意味著中國移動的手機錢包將無法在銀聯系統的POS機上刷卡消費,另一方面,中國移動自己又不情愿去鋪設如此大規(guī)模的POS機。據悉,一臺POS機的鋪設成本在3000元,電信運營商重新建立一個POS機網絡將花費巨大的財力和人力。不過,中國移動仍有應對方法,即個人用戶采用迎合POS機和一卡通的13.56MHz標準,而企業(yè)用戶則繼續(xù)推廣2.4GHz產品。

  隨著銀聯的生猛氣勢,手機支付的大旗或難以被任何一家運營商扛起。中國銀聯加快了在手機支付領域跑馬圈地步伐。2010年9月28日,中國銀聯在四川進一步推出針對手機支付的“銀聯在線”電子商務綜合門戶,并在五個城市推出,同時還更加緊密了與成都市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的合作關系。此外,還與TCL集團簽署合作協議,由其提供內嵌支付功能的手機。

  從此前2010年5月,中國銀聯牽頭組織移動支付產業(yè)聯盟,便不難看出中國銀聯在手機支付中的威懾力,該聯盟囊括了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18家全國及區(qū)域性商業(yè)銀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兩大移動通信運營商;諾基亞、聯想等手機制造商;以及多家智能卡及安全芯片廠商、受理終端廠商、系統集成商、科研院所等相關機構。隨后不久,中國銀聯陸續(xù)在上海、深圳、山東、寧波、湖南、四川、云南七地開通手機支付全面商用業(yè)務。這也成為手機支付等移動金融支付領域第一個“巨無霸”團體。移動支付產業(yè)聯盟的目標是要“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電子等不同行業(yè)間的壁壘,共建一個平臺”。當然,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國銀聯。

  日前,有消息稱中國銀聯的標準芯片卡發(fā)卡數量突破600萬張,這意味著國內銀行卡升級工作初具規(guī)模。銀聯數據顯示,經過中國銀聯和商業(yè)銀行等銀行卡產業(yè)各方共同推廣,國內金融芯片卡推廣應用進展順利。工行、交行已經在全國發(fā)行符合央行標準的銀聯標準芯片卡、農行、中行、建行等銀行已經實現區(qū)域發(fā)卡;中信、招行等銀行正在推進卡系統的升級改造。據介紹,金融芯片卡是以芯片作為介質的銀行卡,與磁條卡相比,芯片卡安全性高,卡內敏感數據難以被復制。同時,芯片卡不僅具有普通磁條銀行卡所有的金融功能,還具備電子現金賬戶,支持脫機小額支付,還可使用非接觸界面,實現即刷即走的快速支付和智能卡手機支付。

  中國銀聯無疑在手機支付的路上又再邁進了一步,同時也將運營商的優(yōu)勢再度削弱。

  支付標準:統一“度量衡”

  目前,我國移動用戶突破8億戶,銀行卡發(fā)卡總量突破20億張,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以及智能終端的普及,使得通信與金融兩大領域交叉的手機支付業(yè)務為各方所看好。這時,支付標準問題成為了這個跨界領域的爭論焦點,也是利益的博弈點。

  手機支付標準之爭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但那時候手機支付業(yè)務只在我國幾個少數發(fā)達地區(qū)試點推進,由于技術標準不成熟、商業(yè)模式不確定、政策規(guī)范不完善,手機支付業(yè)務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從2009年開始,隨著3G網絡的建成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市場的巨大需求和潛力讓我國運營商以及銀行機構燃起了手機支付的巨大熱情,紛紛試點推廣手機支付試點,巨大的產業(yè)利益讓各方圍繞“13.56MHz與2.4GHz”兩大通信頻率的手機支付標準之爭愈演愈烈。以13.56MHz還是以2.4GHz為標準?

  13.56MHz標準是國內以銀聯為首的移動支付產業(yè)聯盟推行的標準。同時,13.56MHz也是目前世界上非接觸支付應用最廣泛的頻率,支持該頻率的卡片發(fā)行達20多億張。2.4GHz則是中國移動所長期堅持的手機支付頻率,2.4GHz標準是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的產業(yè)標準,擁有一定的核心專利。專家認為,這兩大頻率各有各的優(yōu)勢。由于布放時間很早,因此,國內大多數非接觸刷卡頻率都是13.56MHz的,有著很好的市場基礎,該技術標準已經廣泛應用于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觸卡片領域。據了解,中國的第二代身份證和很多城市的公交、城市一卡通都是利用13.56MHz頻率來實現非接觸刷卡的。同時,這個頻率也是金融機構唯一認可的可進行非接觸金融支付的頻率。其他微波頻段從通信距離、通信安全性等方面,目前尚未得到金融機構的認可。

  標準的不統一讓產業(yè)鏈各方在參與時都有所顧忌,投資時趨于謹慎。據工信部相關領導表示,13.56MHz的NFC技術是大部分現有POS終端機和城市公交一卡通等多采用的標準,但該技術對手機有要求,在信號傳輸方面屬于低頻范圍,必須借助外部天線,才能實現與外部各種設備的非接觸式交互,如果要推廣的話,消費者需要更換手機,而且推廣者還需要支付國際版權費用;2.4GHz的RF- SIM技術由國內企業(yè)自主研發(fā),用戶只需更換SIM卡便可實現手機支付,但需要銀聯、公交部門配合改裝POS機,協調推廣成本巨大,如果手機SIM卡丟失或損壞了,用戶的賬戶余額難取回,存在安全隱患。而手機支付產業(yè)鏈條涉及電信、金融、交通等多個利益方,涉及手機廠家、智能卡及安全芯片廠商、受理終端廠商、系統集成商、科研院所等,要促成合作,統一支付標準勢在必行。

  業(yè)內人士分析,從產業(yè)鏈各方的支持力度來說,13.56MHz兼容性強,在多行業(yè)應用融合上頗具優(yōu)勢,因為無須對現有終端進行大的改動,所以被業(yè)界普遍看好,更有望成為中國統一的手機支付標準。但是,2.4GHz標準是國內企業(yè)自主研發(fā)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將來產業(yè)化可以少向國外標準組織支付大量的專利費,對于推動我國民族產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上驳氖,目前中國移動不再只堅持2.4GHz標準,也開始試驗13.56MHz標準。中國移動表示,將在大眾消費領域兼容13.56MHz標準,而在企業(yè)領域仍將推行2.4GHz標準。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也開始逐步試驗2.4GHz標準。

  實質方面,對于兩個標準的含義而言,如果銀聯主導支付標準,則更多的是引導手機支付向金融業(yè)發(fā)展;移動主導支付標準,則有可能引導移動支付在金融危機情況下扶起服務業(yè)。

  終端要給力

  談及手機支付,適配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當然,手機支付的終端問題需要終端廠商給予支持和幫助。

  目前,適配的問題致使市場上有一部分機型還無法支持手機支付。據了解,iPhone4的的用戶就難以享受到手機支付的便利服務,而對于擁有著龐大用戶群的iPhone4,無疑是個不大不小的缺憾。

  細處著眼,SIMPASS式SIM卡自帶的天線尾巴,對于機身一體的iPhone4來說難以植入;移動的2.4GHz SIM卡雖然和現有SIM卡大小無異,但內置了射頻天線,原有的剪卡方式很難操作,因此也沒法和iPhone 4適配。有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譬如蘋果公司長久以來的強勢風格,就成為了阻礙運營商通過定制方式讓iPhone 4具備手機支付功能的道路。

  不過,仍有消息透露,蘋果將在第五代iPhone中加入NFC近距離通訊功能,實現手機錢包或其他應用。這一說法目前雖然還沒有得到證實,但日本運營商軟銀已經通過“外掛”的方式讓iPhone 4實現了對NFC手機錢包的支持。據了解,軟銀日前推出的這款NFC外掛能夠粘貼在iPhone 4背部,覆蓋除攝像頭部分外的絕大部分面積,但邊緣部分并不影響安裝iPhone 4膠圈保護套,預計今年2月份正式上市。

  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iPad等智能終端在這兩年發(fā)展速度的非?,但是他們的發(fā)展沒完全匹配整個手機支付的總體發(fā)展要求。因此,要加強這些終端在手機支付放方面的適配工作,是接下來需要注意協調的方面。

  同時,經營POS機等支付終端、智能卡讀卡器和密碼鍵盤的廠商也在手機支付市場首先受益。截至2010年底,手機支付終端商戶數量或已達到10萬家,而三大移動運營商在未來兩年都將為增加用戶手機支付體驗,布局大概年均100萬臺POS機,這給公司POS機產品帶來極大的需求,從而增厚公司的業(yè)績。

  總之,一方面終端的發(fā)展會反過來促進手機支付的提速,另一方面,盡早理清利益關系,才會促進手機支付的發(fā)展;未來手機支付應該先由金融業(yè)和運營商雙重力量來共同主導,基礎業(yè)務是支付本身,增值業(yè)務則屬于信息服務業(yè)范疇。

互聯網周刊



相關閱讀:
物聯網:中國移動一個新的藍海? 2010-12-30
移動支付:須走合作之道 2010-12-23
日本3G十年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2010-12-23
中移動常嘉岳:應用程度商店發(fā)展戰(zhàn)略 2010-12-23
物聯網錢途技術之爭 二維碼與RFID博弈加劇 2010-12-22

熱點專題:  移動增值   移動支付
分類信息:  移動增值_與_移動支付  移動增值_與_銀行  移動支付_與_移動  移動支付_與_銀行
相關頻道:  增值電信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