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的尷尬
按照正常的邏輯,用戶既然購買2M的寬帶,就應該從運營商手中得到2M的服務。是什么原因導致寬帶不“寬”?以聯通、電信為代表的主要運營商負有什么樣的責任?
在日前舉行的2012年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尚冰認為,我國互聯網在寬帶普及率和接入速度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很大。事實上,我國通信網絡的骨干網和承運網都可以達到用戶要求的帶寬,但越接近末梢,問題就越大。
北京聯通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假寬帶”的提法非常不專業(yè)。網速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光責怪運營商沒有道理。在很多情況下,網站的責任可能要大一些。
記者從北京聯通的網站上也看到這樣的說明:用戶申請的寬帶業(yè)務速率指理論上所能達到的最大速率值,用戶上網時還受到用戶電腦軟硬件的配置、所瀏覽網站的位置、對端網站帶寬等情況的影響,故用戶上網時的速率通常低于理論速率值。
該工作人員認為,從運營商的角度看,聯通或者電信向用戶承諾的2M、4M等服務是指允許的最高速度,而不是說用戶的網速一直要達到承諾的速度。從技術角度說,網速也存在一個波峰波谷,只要在允許的一定范圍內,都應屬正常。
按照這樣的理解,則用戶雖然購買的是2M的寬帶,但并不意味著其網速可以一直保持在2M,即有時候會低于2M。但對于記者有關“如何保證用戶網速在大多數時間內達到2M”的提問,該工作人員沒有回答。
實際上,電信業(yè)內對央視報道持質疑態(tài)度的專家也不少。飛象網總裁項立剛就認為“假寬帶”提法欠妥。他指出,傳輸網絡、屋內線路等都有可能對網速產生影響,用“假寬帶”來形容中國寬帶有失公平。
《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系到一名在美國加州留學的中國學生,詢問目前美國普遍的帶寬和網速。該同學介紹,美國的電信運營商給用戶提供的主流寬帶是10M~25M,速度比國內要快,可以流暢地查看大部分網站的視頻。根據她和其他同學的初步測算,他們使用的寬帶的實際網速大致是標定網速的70%多。
電信專家、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也認為,用戶上網達不到標定值,主要是網站服務器的端口容量偏小,這和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寬帶沒有關系。
事實上,這一觀點在網站方面恰有較為充分的體現。國內某知名視頻網站業(yè)務主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除了采購電影、電視作品的費用,國內排名前幾位的視頻網站每年花在擴充網站帶寬的費用不在少數。“如果帶寬不夠,網友看視頻時就可能出現緩沖的現象,所以這筆錢必須得花。”記者查詢優(yōu)酷2012年度Q1財報發(fā)現,一季度其僅帶寬費用支出就達1.2億元左右。
“一帶多賣”
在寬帶市場,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以及中國移動旗下的鐵通是“一級運營商”,其中電信和聯通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實際運營還有租用一級運營商寬帶線路的“二級寬帶運營商”。在市場格局中,二級運營商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紛紛與房地產開發(fā)商合作,攬下入戶的寬帶資源;而一級運營商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也會將寬帶分包給了底下的二、三級營運商。
北京郵電大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向記者介紹,用戶如果直接使用聯通、電信這種一級運營商的寬帶服務,其網速可能會和購買的帶寬基本保持一致。更多的問題其實出在如央視報道的英聯寬帶、寬帶通這樣的二級運營商的身上。“假設一個二級運營商將一個固定帶寬(比如1G)均分給小區(qū)的50戶,那么每戶約可獲得20M的速度;而如果分給更多的人,比如100戶、200戶,那么在租賃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運營商獲利將會更大。但用戶則必須面對更多的‘上網競爭者’,網速則越來越慢。”
實際上,諸如寬帶通等這樣的二級運營商為了花費最低的購買成本、獲得最大的網費收益,往往采取“一帶多賣”的經營方式。在宣傳上,這些公司往往會故意混淆概念,以共享寬帶的產品,賣出獨享寬帶的價格。記者在一份寬帶通的宣傳廣告上看到,該公司只標出不同帶寬的價格,并未注明小區(qū)內用戶的多少對于預定網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