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下著雨,我和英國人Simon Wardley站在紐約一條濕漉漉的人行道上,爭論著云服務的未來。
Simon認為,因為規(guī)模大,公共云在成本上占優(yōu)勢,為特定組織所建的私有云則不然。這點我非常認同。Simon進一步推論說,正因為如此,在To B市場上,公共云的占有率和占有深度更強。這點我非常不認同。
Simon那一套觀點的理論基于經(jīng)濟學里的經(jīng)濟人假設:如果用公共云的成本低于用私有云的成本,經(jīng)濟人必然會選擇公共云。
我承認,隨著時間的推移,公有云的成本會越來越低。不過,正如Avi Deitcher一篇博客的標題發(fā)問,《AWS的價格會遵循摩爾定律嗎?》(注:AWS即Amazon Web Service,是亞馬遜的云服務)。按照摩爾定律,同樣性能的芯片,每隔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價格會下降一半。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并不會。服務不等于純粹的芯片,服務還包括許多其他的投入,比如人力資源。公有云成本的降速很快,不過不會像摩爾定律預言的那么快。
AWS比自己建立私有云便宜得多,而且,AWS三年內(nèi)價格下降了56%,伴隨著這個趨勢,二者的價格差會進一步拉大。Avi Deitcher計算了一下,如果一個公司有600個計算單位,三年時間里,用AWS的話,支出約為110萬美元,自己DIY私有云的話,支出約為230萬美元。
這個計算結(jié)果很有意思。既然可以用公有云可以省下這么多錢,為什么那么多企業(yè)建私有云?為什么沃爾瑪最近還說要建一個超大私有云?
美國東部有一家銀行(例子并非虛構(gòu),但原作者未透露具體名稱),它DIY私有云,有近12萬一對一映射到硬件上的服務器映像,即,它有12萬個計算單位。由于規(guī)模效應,它的單位成本會低于DIY私有云的小公司,但是高于AWS。粗暴地估算一下,它DIY私有云的總成本接近 ( 110 + 230 ) / 2 * 120000 / 600 ≈ 34000 萬美元 = 3.4 億美元。
這家銀行有約4000個開發(fā)人員,年IT預算約7.5億美元。所以,我剛剛估算的數(shù)字還在合理范圍內(nèi)。
如果該銀行現(xiàn)在將相關業(yè)務全部轉(zhuǎn)移到AWS上,忽略掉轉(zhuǎn)移成本,該銀行能省下什么?
三年下來,省下的成本接近 34000 – ( 110* ( 120000 / 6 ) ) ≈ 12000 萬美元 = 1.2 億美元。相當于每年省下4000萬美元。
重申一遍,這個公式是忽略了轉(zhuǎn)移成本的,同時,也忽略了AWS價格逐年下降的趨勢。本文的估算方法非常粗略。
4000萬是一大筆錢。但是,考慮到該銀行的年總收益為340億美元,年凈利潤為100億美元,4000萬只是利潤的0.4%,而放棄全部的云基礎建設,轉(zhuǎn)移到AWS上,是一個伴隨著高風險的重大決策。
這正是那些鼓吹公共云的人所忽視的。公共云占據(jù)了價格優(yōu)勢,但是對于很多公司來說,使用公共云的投資回報率沒有高到一定程度,讓他們愿意放棄對自己數(shù)據(jù)和業(yè)務的掌控,承受來自第三方的風險。所以我覺得,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私有云依然有存在的意義。
這里要提到另一個常見的觀點:公司可以把新增的工作負荷放到公有云上去,既有的東西就繼續(xù)在公司內(nèi)部運作好了。換句話說,這種觀點的另一層意思是,可以將一部分工作負荷轉(zhuǎn)移到公有云,而將最核心的系統(tǒng)保留在公司內(nèi)部。肯定有公司這么做,但它們的情況一般有點特殊,它們的工作負荷通常是離散的、時變的?偟膩碚f,這種做法是最不討好的。它徒增復雜性,風險也不會比全盤轉(zhuǎn)移到云端小,而且,根本省不了幾個錢。
說來說去,如果你覺得奇怪,這些公司為什么沒有愉快地采用公有云,不是因為他們傻,而是因為他們需要仔細權衡風險和收益。
Simon,你覺得我說的對嗎?